6.5 药剂储存和投配

6.51 药剂储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药剂的储存与投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及国家现行有关危险化学品的规定;

2 水处理药剂应在全厂性药剂库和循环水场药剂间分别储存,杀微生物剂及其制备所需原料应设专用仓库和专用储存间;

3 药剂储存量应根据药剂消耗量、供应情况和运输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可按下列储存时间,经计算确定:

    1)全厂性仓库药剂储存时间宜按16d30d的消耗量计算;

    2)循环水场内药剂储存间药剂储存时间宜按7d15d的消耗量计算;

    3)酸储罐容积应按7d15d的消耗量计算。

4 药剂在室内堆放高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袋装药剂为16m20m

    2)桶装药剂为08m12m

652 硫酸的投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浓硫酸装卸和输送应采取负压抽吸、泵输送或重力自流,不应采用压缩空气压送;

2 浓硫酸应封闭储存,酸储罐应设液位计,通气管上应设通气除湿设施;

3 酸储罐应设安全围堰或放置于事故池内,围堰或事故池的容积应能容纳一个最大酸储罐的容积,并应作内防腐处理和设集水坑,围堰的高度不宜高于06m(以围堤内的地面计,围堰内的地面应用耐腐蚀材料铺砌;

4 酸储罐上的通气口不应设置阀门,酸罐出口应设置双道阀门;

5 浓硫酸储罐的材料宜采用碳钢或非金属材质;

6 加酸泵应采用耐酸计量泵,并应设备用泵;

7 加酸泵出口管道上应设带隔离包的压力表,电机开关应设置在离泵较远处,并应避开泵和阀门的泄漏点,加酸泵的吸入管道或排出管道上的高点排气管应引入排水沟;

8 加酸泵附近应设固定式扫线接头,扫线介质应为压缩空气或氮气,当输送介质为浓硫酸时,压缩空气应采用脱水后的压缩空气或仪表风;

9 加酸位置宜在冷却塔水池出水口或泵前吸水池内,应深入正常水位下05m处,且距池壁不宜小于08m,并应设置均匀分配设施。

653 缓蚀阻垢剂的投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直接投加复配原液。泵与溶配设备的设计能力应按5倍~10倍复核。

2 宜采用计量泵计量、投加,并宜设备用泵,计量泵出口应设置安全阀。

3 宜投加在冷却塔集水池出口或吸水池中,且宜深入正常水位下04m处。

4 药液输送应采用耐腐蚀管道,室内管道宜沿墙或架空明设,室外管道宜架空或管沟敷设。

654 杀微生物剂的投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液氯投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投加液氯宜采用全真空自动投加设备,加氯机的容量应按最大小时加氯量确定,且工作台数不应少于2台,并应设备用,备用能力不应小于最大1台工作加氯机的加氯量;

    2)氯瓶出氯量不足时应设置液氯蒸发器,严禁使用蒸汽、明火直接加热钢瓶;

    3)氯源切换宜采用自动压力切换,氯瓶内应保持005MPa01MPa的余压,真空调节器宜设置在氯瓶库内;

    4)加氯管道及配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2 二氧化氯投加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二氧化氯的投加可采用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

    2)工作二氧化氯发生器不应少于2台,并应设备用,备用能力不应低于最大一台二氧化氯发生器的发生量;

    3)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的二氧化氯以有效氯计不应低于总有效氯的95%,主要原料的转化率不应低于80%;

    4)主要原料氯酸钠与盐酸等,宜采用定比投加,由精密计量泵按比例投加到特制的反应器中。

3 杀生物剂均宜投加在冷却塔集水池出口或吸水池内正常运行水位下2/3水深处。

655 氯系杀微生物剂储存间应设漏氯吸收系统;漏氯吸收系统的尾气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的有关规定;漏氯吸收系统的集气口应在地下,并宜为带塑料箅子的地沟;漏氯吸收系统应具有与漏氯报警系统联动的功能。

656 氯系杀微生物剂的储存间与投加间应设强制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8次/h

657 氯系杀微生物剂的储存间与投加间附近,应设置空气呼吸器、防酸性气体口罩、抢救器材、急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