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循环水阻垢缓蚀处理药剂配方宜经动态模拟试验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也可根据水质和工况条件相类似的企业实际运行经验确定。动态模拟试验应结合下列因素进行:
1 补充水水质;
2 污垢热阻值;
3 腐蚀速率;
4 黏附速率;
5 浓缩倍数;
6 换热设备材质、结构;
7 换热设备传热面的水侧壁温;
8 换热设备内水流速;
9 循环冷却给水、回水温度;
10 药剂的稳定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6.2.2 阻垢缓蚀药剂应选择高效、无毒、低磷或无磷、化学稳定性及复配性能良好的水处理药剂,当采用含锌盐药剂配方时,循环冷却水中的锌盐含量应小于2.0mg/L(以Zn2+计)。
6.2.3 循环冷却水系统阻垢缓蚀剂的投加量,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1 首次投加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Gf——系统首次加药量(kg);
gf——加药浓度(mg/L)。
2 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时的投加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Gr——系统运行时加药量(kg/h);
gr——系统运行时加药浓度(mg/L)。
6.2.4 当循环水的钙硬度与碱度之和大于1100mg/l,且稳定指数小于3.3时,宜加酸处理或软化处理。
循环水的稳定指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pHs——循环冷却水碳酸钙饱和时的pH值;
pH——循环冷却水的实际运行时的pH值;
Mr——循环冷却水的碱度(mg/L,以CaCO3计)。
6.2.5 当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加酸处理时,宜采用浓硫酸。硫酸投加量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Ac——硫酸投加量(kg/h,纯度为98%);
Mcr——循环冷却水运行控制的碱度(mg/L,以CaCO3计);
Mm——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碱度(mg/L,以CaCO3计)。
6.2.6 循环水场应根据清洗、预膜、排污、放空、置换等需要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循环冷却回水管道应设接至冷却塔水池的旁路管。
2 循环冷却水系统宜设模拟监测换热器和旁路挂片。
3 应以正常运行阻垢缓蚀剂7倍~8倍的剂量作为预膜剂进行预膜处理,pH值应为6.0~7.0,持续时间应为120h。
4 预膜剂成分应为六偏磷酸钠和一水硫酸锌,质量比应为4:1,浓度应为200mg/L,pH值应为6.0~7.0,持续时间应为4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