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锁口圈梁及壁座

8.3.3 以往在矿山立井、斜井的井颈下部、在厚表土下部基岩处、马头门上部、需要延深井筒的井底等,都要设置壁座。人们认为壁座是保证其上部井筒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它可以承托井颈和作用于井颈上的井架、设备等的部分或全部重力。从这种思想出发,人们设计出壁座的结构,并以此推导出壁座的设计计算方法。目前国外的矿山建设者,仍然沿用着壁座这种结构的设计和计算原理。
    我国的建井工作者,在最近30年来的研究中发现,由于井颈段比较长,少则十几米、多则几十米。井颈段与土层的接触面积很大,少则几百平方米,多则上千平方米。土层对井颈段的摩阻力,远远大于井颈段井筒的自重及其作用于其上的全部荷载。由此认为井颈段的壁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一点,已被工程实践所证明。现在已普遍认识到,井筒内的其他壁座,也无存在的必要,因为爆破后,在原来的岩壁上形成的凹凸的表面,实际上就是千千万万个小壁座,它与混凝土黏结得相当牢固,其摩阻力远大于井颈段。
    相对于矿山立井,油气管道穿越工程的竖井直径、壁厚较大一些,且多位于江、河岸边富水地段,因考虑到土层对井壁的摩阻力在水的作用下会有所下降,本规范考虑适当设置竖井壁座。
    图2为某竖井沉井刃脚基座设计大样图,也是目前常用的沉井刃脚基座样式。


图2 某竖井沉井刃脚基座设计大样图(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