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地 面

5.2.1 地面防渗层可采用黏土、抗渗混凝土、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5.2.2 当建设场地具有符合要求的黏土时,地面防渗宜采用黏土防渗层,防渗层顶面宜采用混凝土地面或设置厚度不小于200mm的砂石层。

5.2.3 混凝土防渗层可采用抗渗钢纤维混凝土、抗渗合成纤维混凝土、抗渗钢筋混凝土和抗渗素混凝土。

5.2.4 混凝土防渗层的耐久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6,厚度不应小于100mm。
    2 钢纤维体积率宜为0.25%~1.00%。
    3 合成纤维体积率宜为0.10%~0.20%。
    4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和《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21的有关规定。

5.2.5 混凝土防渗层应设置缩缝和胀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和横向缩缝、胀缝宜垂直相交。
    2 缩缝和胀缝的间距应符合表5.2.5的规定。


表5.2.5 缩缝和胀缝的间距(m)

类 型 缩 缝 胀 缝
抗渗钢纤维混凝土 6~9 20~30
抗渗钢筋混凝土 5~8
抗渗合成纤维混凝土 4~5
抗渗素混凝土 3~3.5

注:夏季施工时,缝的间距宜取小值。

5.2.6 缩缝宜采用切缝,切缝宽度宜为6mm~10mm,深度宜为16mm~25mm。嵌缝密封料深度宜为6mm~10mm;缝内应填置嵌缝密封料和背衬材料(图5.2.6),嵌缝密封料表面应低于地面,低温时可取2mm~3mm,高温时不应大于2mm。


图5.2.6 缩缝示意
1——垫层;2——混凝土防渗层;3——嵌缝密封料;4——背衬材料

5.2.7 胀缝宽度宜为20mm~30mm;嵌缝密封料宽深比宜为2:1,深度宜为10mm~15mm。缝内应填置嵌缝板、背衬材料和嵌缝密封料(图5.2.7),嵌缝密封料表面应低于地面,低温时可取2mm~3mm,高温时不应大于2mm。



图5.2.7 胀缝示意
1——垫层;2——混凝土防渗层;3——嵌缝板;4——嵌缝密封料;5——背衬材料


5.2.8 混凝土防渗层在墙、柱、基础交接处应设衔接缝(图5.2.8),缝宽宜为20mm~30mm。嵌缝密封料宽深比宜为2:1,深度宜为10mm~15mm。衔接缝内应填置嵌缝板、背衬材料和嵌缝密封料。


图5.2.8 衔接缝示意
1——垫层;2——混凝土防渗层;3——嵌缝板;4——嵌缝密封料;5——背衬材料

5.2.9 混凝土防渗层的缩缝、胀缝和衔接缝的密封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嵌缝密封料宜采用道路用硅酮密封胶等耐候型密封材料。
    2 嵌缝板宜采用闭孔型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或纤维板。
    3 背衬材料宜采用闭孔膨胀聚乙烯、聚氯乙烯或弹性聚丙烯泡沫棒,泡沫棒直径不应小于缝宽的1.25倍。

5.2.10 混凝土防渗层内不得埋设水平管线,管线垂直穿越地面时应设置衔接缝(图5.2.8)。

5.2.11 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图5.2.11)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厚度不宜小于1.50mm,埋深不宜小于300mm。
    2 膜上、膜下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可采用长丝无纺土工布,膜下保护层也可采用不含尖锐颗粒的砂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
    3 膜上保护层以上应设置砂石层,厚度不宜小于200mm。


图5.2.11 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示意
1——地基;2——膜下保护层;3——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4——膜上保护层;5——砂石层


5.2.12 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应坡向盲沟或排水沟。盲沟内的排水材料宜采用长丝无纺土工布包覆的卵石或碎石等渗透性较好的材料,也可采用长丝无纺土工布包裹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穿孔排水管。

5.2.13 钠基膨润土防水毯防渗层(图5.2.13)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层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厚度宜为100mm。
    2 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300mm。
    3 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宜选用针刺覆膜法钠基膨润土防水毯。


图5.2.13 钠基膨润土防水毯防渗层示意
1——地基;2——钠基膨润土防水毯;3——砂石垫层;4——混凝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