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排流保护

6.2.1 表6.2.1中给出的原理图是示意性的,省略了控制、仪表和保护环节。应用于实际的排流保护接线应由设计部门提供。

6.2.3 理论上排流点宜依据模拟排流试验的结果确定,也可以通过数值模拟确定,或者两种方法结合采用。但是在进行模拟排流试验的时候,也存在选择排流点的问题,所以在条文中规定了排流点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的条件。在实际排流工程中,一般是依据排流工程测试结果进行现场模拟排流试验或数值模拟初步选定排流点,再综合考虑这些条件进行排流点的移动或者增舍,最后确定排流点。排流点的选择关系到排流保护的效果,所以在选择时应认真细致地分析有关资料,力争布设一次成功,以避免或减少事后的移动或增舍。
    以下列出铁轨上可作为排流线连接点的位置供参考:
    (1)扼流线圈中点或交叉跨线处;
    (2)直流供电所负极或负回归线上;
    (3)轨地电位为负值,且管轨电压较大的点;
    (4)轨地电位为负值,电位绝对值大,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点。

6.2.5 排流量过大会导致部分管段管地电位偏负,还可能对排流点附近的其他设施造成干扰,因此需对排流量进行限制。
    本条规定的限流电阻是为了调节排流量设置的。调节排流量的目的是促使管地电位趋于平衡,特别是出现过保护时,可以通过限流电阻的调节削减过保护电位。故除已证明排流量无需调节的场合外,一般均应设置限流电阻。

6.2.6 采用牺牲阳极材料的排流接地体,由于牺牲阳极的开路电位较负,可提高排流系统的驱动电压,有利于增大排流电流,从而提高排流效果。
    排流接地体在排出杂散电流时,在其周围土壤中会产生一个地电场,如果排流接地体与管道相距较近,这个地电场会对管道产生二次干扰,所以在排流设计和施工中,应使排流接地体与管道保持一定距离。
    干扰源与被干扰体均不是功率无穷大系统,当排流器闭路时,驱动电压将下降,使排流量比公式计算值小,而且管地电位、管轨电压均为测定时间段的平均值,而实际上应考虑其适用于短时的最大值,所以选择排流器和排流线时,其额定电流应留有一定裕量。根据以往排流工程的实践,此额定电流选择计算排流电流量的1.5倍~2倍为宜。
    我国目前尚未有排流器设计制造的统一标准,不同厂家生产的排流器产品,其规格、性能存在一定差别,有些单位还在应用自行设计的排流器。针对这种情况,本条规定了排流器的技术要求,排流器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应符合本条规定。